2013年
全民幸福社成立
全民幸福社由李文超先生与徐秋秋女士共同发起,其自主研发的【幸福心理学】实操课程体系,正式投入“用心理学幸福世界”的事业。
发展时间
创办时间
合作机构
真实实战案例
专业权威导师
课程研发
“幸福心理学是教会人们如何获得幸福的科学”
2023年10月21日,全民幸福社受到共青团济南市济阳区委邀约,前往济阳街道荷畔社区进行“青春向阳,为心赋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宣讲活动。
本次活动以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国民幸福的号召为引领,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强化亲子关系、共促社区和谐建设为目标,以“给孩子大一号的爱 教练式父母”为讲座主题,由共青团济南市济阳区委、济南市秋文助学公益基金会、济阳街道荷畔社区协同举办,由山东省心理学智库专家、绘画专委会副主任、高级心理咨询师、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博士戴盈老师主讲,获得了社区群众的积极响应。
讲座开始前,戴盈老师先带领前来参加活动的社区家长和小朋友们互动交流,戴老师为大家展示了9个亲子相处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小矛盾,挑选出大家最关心的“家长喜欢玩手机”问题,并邀请家长和小朋友上台互动。通过心理小游戏的投射,家长认识到虚拟网络和现实的差距,并感受到自己玩手机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戴盈老师运用心理潜意识投射的方式,积极带动现场家长互动,引领大家进入到本次活动的主题——教练式父母。
本次讲座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原型”,戴盈老师指出:“亲子关系的目标是爱、成长和分离”,并和各位家长一起完成了“自我价值观”体验的小游戏;第二部分为“四大无效教养方式”;第三部分为“六个阶段的心理营养”;第四部分为“如何给孩子大一号的爱”,通过四个部分的讲解,戴盈老师和各位家长建立起了信任的链接,真诚帮助各位家长解决育儿难题。最后,在幸福宣言宣读环节,各位家长积极参与,用响亮的声音读出了自己的教育目标。
《教练式父母》不仅是本次讲座的主题,也是全民幸福社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致力于解决当下亲子关系的矛盾,引导父母用“教练式”的思维来养育孩子,以爱为根基,以科学的养育方法为助力,帮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讲座结束之后,戴盈老师请各位在座的父母们提出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的父母提出了亲子分离焦虑方面的问题,有的父母提出了妈妈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关系的问题,戴盈老师亲切地为大家解答了疑惑,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为父母教育提供了有效指导,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为了进一步帮助各位家长学习具有实操性的教育方式,全民幸福社为共青团济南市济阳区委和济阳街道荷畔社区捐赠了《教练式父母》实体书籍和全民幸福社APP年卡,希望能够为青少年教育和社区和谐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同时,在讲座互动环节,戴盈老师也为愿意参加互动的各位家长送出了《教练式父母》的书籍,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并期待携手共促青少年教育发展。
青少年教育是每一对父母都非常关心的话题,也是近年来共青团委和社区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次公益讲座获得了积极成果,双方表示,今后会持续强化交流和互动,让心理学贴近生活、贴合教育,将幸福、科学的教育观念传递给更多的家庭。
2023年11月13日,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司继伟、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主任胡艺馨、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刘宁、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代表王煜、刘迪、梁超敏前往全民幸福社参观考察。
全民幸福社创始人、董事长李文超、全民幸福社公益基金会负责人张艳、全民幸福社总经办闫青、全民幸福社品牌部总监裴月明、全民幸福社翱鹰众诚负责人谢欣珂陪同接待。
1.回顾企业历程,阐述品牌理念。
会议初始,裴月明女士从品牌文化、课程体系、文创研发等角度出发,全面细致地为大家介绍了品牌的发展历史,并强调了企业通过“全民阅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心理学从业者”四个方面构建国民心理健康四道防线的战略发展目标。
随后,李文超先生带领大家回顾了企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企业发展的重要节点。一是构建起幸福心理学的课程体系和价值理念,依托课程的实践实现了心理学的实操落地;二是公益事业的发展,包括教师公益项目、助学扶持以及对学校心理学项目研究的资金捐助;三是全民阅读,通过全民幸福社APP实现推广普及心理学知识。
司继伟院长对全民幸福社的快速发展与体系建设成果表示赞赏,并介绍了山师心理学专业的规模和教师团队,表述了省政府对高校心理学学科发展的期望与重视。
司继伟院长提出:“企业的体系化建设与快速发展为双方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坚实根基,目前学校实习生的专业范围包括心理辅导和企业管理两个方面,希望能够从长期考虑,从实习内容、实习要求等各个方面强化沟通,共同推进实习基地的相互建设工作。”
2.共建实习基地,培养实操能力。
当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市场局限性比较强,供需不平衡的市场现状无法为该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岗位,而心理学市场对人才的广阔需求也未得到满足。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于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开拓更广阔的就业渠道,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学有所用。
李文超先生提出可以从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入手,培养高校心理委员,通过全民幸福社线上课程的开放学习等形式,让心理委员成为具备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心理问题解决和预防专家,构建起心理教育的社会防线。
为进一步促进双方在学术方面和实践方面的交流,王永骊先生提出:可以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开展学生讲座,提升学生对心理学在社会应用中的价值理解。并提出了寒暑假实践基地建设和在高校开设书店的想法,希望能够与山师心理学院合作开设心理学等相关书籍书店,给全校学生尤其是心理学院的学生提供阅读成长的资源与空间,推进心理学从学术研究走向社会实践。
刘宁教授表示:这次来到全民幸福社参观收获颇丰,全民幸福社的十年深耕历程给予了心理学专业学生必要的就业信心,企业将心理学的场景化和对象化践行到实际之处,实现了心理学的生活化应用。
3.拓展就业渠道,提供实习岗位。
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之后,李文超先生询问各位学生的切实需求。学生梁超敏表示自己希望能够在实习的过程中提升个案咨询的能力。
李文超先生指出:“咨询能力的提升需要个案量的积累,学生可以担任助教的角色,在课程中不仅学习个案是如何操作的,也可以在课程中充分学习了解团体辅导,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
裴月明女士提出:“全民幸福社可以为实习生提供不同岗位,进一步满足实习生深化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求。
闫青女士补充:“实习是理论和实操的结合,实习岗位的确定,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专业能力进行选择。
最后,双方达成了建立实习基地的合作意向。司院长表示:双方拥有共同的奋斗方向,期待双方携手同行,为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们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
心理学学科的落地实践,需要校企的共同努力。全民幸福社致力于帮助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将理论技能转化为实践能力,让心理学专业打破传统的就业局限性,拥有更广阔的前途。
全民幸福社将发挥企业精神,全力为心理专业毕业生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挖掘优秀人才,理论结合实践,助推心理学事业的落地发展,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2023年10月31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心理学学科带头人王维勋教授、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申燕副教授、胡霜副教授、张林副教授、成丹丹副教授带领50名学生代表前往全民幸福社参加了“校企合作研讨会”,全民幸福社品牌部负责人钱升琛、督导导师戴盈、济南全民幸福社合作部负责人刘东芳等陪同接待。
本次会议围绕校企合作的目标和方向开展,倾听了学校教师对企业发展的建议以及学生就业方向的规划,并达成实践基地初步合作意向。
会议开始前,负责人带领各位教授及学生参观了全民幸福社,让大家初步了解全民幸福社的基础架构。
会议中,钱升琛先生就全民幸福社的发展历程展开了讲述,围绕业务种类、线上线下融合生态、产品体系等各个方面深入讲解,便于各位师生清晰了解全民幸福社的发展实况。
讲述结束后,胡霜教授表示对课程体系非常感兴趣,并了解了校企的合作方向。
全民幸福社提出今后双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合作:
一是双方共建实习就业基地,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
二是双方共建教学实践基地,为各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践岗位;
三是联合学校的教授和专家共同开展课题与科研研究;
四是组织导师团队前往学校做心理实操课程培训;
五是在学校开设书店,为学生分享实用书籍及心理学文创产品。
成丹丹教授表示: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的实操性,应该落实在教育之中。
随后,戴盈导师和刘卓功先生作为中医药大学心理专业的毕业生,对各位校友的前来表示欢迎。戴盈导师结合个人经历讲述了心理学专业在就业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对个人生活的深刻影响。
讲述结束后,有同学提问了个人专业在企业的对应岗位,并了解了心理咨询与心理学服务与教育的差别。
钱升琛先生总结:心理学只是一门学科,心理学的应用才是技能,并进一步解释了岗位需求,鼓励同学们拓展个人的思路,打开心理学+新媒体传播以及心理学创意产业的可能性,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为自己规划好自己的心理学职业之路。
申燕主任提出:在学生岗位实践的基础上,今后双方还可以从科研合作和课题合作方向考虑,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协作,共同推动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山东中医药大学心理学学科带头人王维勋教授最后总结发言,王教授表示了对全民幸福社的感谢,并提出了“心理学+”的发展思路,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应该融入更多元的内容,拓展更多的维度,注重实践体验,让心理学幸福世界的理念得以渗透。
会议在双方的友好交流中圆满结束,山东中医药大学心理学学科各位教授表示,将尽快确定合作内容与合作形式,尽快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共同搭建心理学专业学生就业桥梁,助推校企多元合作发展。
毕业于北京大学
魔法学习训练营学员/助教
徐静是在初一的寒假,第一次参加魔法学习训练营。
作为一个学霸,她是冲着训练营中的学习方法去的。结果没让她失望,她第一次在这里学到了思维导图,那种手绘导图的方式,很快被她用到学习中。
“一直到高中,甚至大学我都在用手绘导图。这个方法,对我整个学习生涯来说,都还挺重要的。”徐静说,她一用就用了十年。
当然,从不担心她学习成绩的父母,支持她去训练营的初心,是希望她在心理学中得到一些滋养。
“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些练习,帮我处理了心理的创伤。”徐静提到训练营中“接受父母法”的练习,当时是一位心理助教给她做的个案。
“时间太长了,很多细节我记不清了,但我还记得当时心里的那个恐惧。大概是我八九岁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晚了,父亲可能比较担心和着急,声音很大地说了我两句。那天之后我就一直很害怕,心里一直有一个疙瘩。直到训练营中的这次练习,不能说完全解决了我的问题,但至少有90%吧。”
她说平时父母对她都很好,也很温柔。可能正是父亲一反常态的斥责,让她感到无力和无所适从。
有时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会像一把刀插在孩子心上。如果不及时拔出来,或许要等到成年后,我们才能看到那个受伤的内在小孩。
进入大学以后,徐静还回训练营做过两次助教。她有两个很深的感触。
一个是对自己。有一个孩子不擅长学习,她会很用力地去帮助对方调整,但遇到了很大的阻力。然后她慢慢意识到,自己似乎习惯于用很高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但其实对方能够做到比原来好就行了,无需跟自己一样。她因此让自己做事的方式与标准有了弹性,在人际关系中也变得更松弛。
一个是对孩子们。她两次分别带了小学组和中学组。很明显小学生们是会玩得更好,更为敞开;而青春期的孩子们身上,会有更多来自家庭与学校的牵绊,无论是团队协作,还是心理学的一些练习,对他们来说都会有更大的挑战。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能在这里得到更大的收获。因为除了学习方法,他们还能从这里获得自我表达与成长的机会。
“很多事情,我喜欢自己一个人干。但我也并不排斥团队协作。”徐静说。训练营给了她很好的体验,在进入大学与社会前,让她有了不同的经历,令她可以很从容地面对学习与生活。
@梦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读
魔法学习训练营及青少年版教练之道学员/助教
从中专到211,别人口中的励志人生。
我从初二上学期开始辍学。辍学之前,成绩几乎倒数,跟老师关系很差。当时,老师会因为我成绩差,让好朋友别跟我玩;会搞区别对待,同样都犯错,却只惩罚我。
在休学的两年间,我上过两次魔法学习训练营和青少年版教练之道。
最开始来训练营的时候,我是排斥的,以前我胆子小也内向,不爱表达,不爱参加集体活动。训练营改变了我对群体活动的认识,我渐渐敢说也敢表达了,但你要说具体有什么变化,我也说不上来。我只记得第一次做助教,遇到跟“原来的我”很像的同学时,我好像拥有了另外一个身份和视角,原来“当初爸爸妈妈就是这样看我的啊”,“原来他们想要帮我的样子是这样的”。我在支持对方的时候,好像也有了动力和目标,那个时候才知道要去体谅父母。
两年后我上了中专,在这里遇到的同学和训练营的完全不一样。我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所以拼命学习,因为耽误了两年,我几乎是从零开始,这个挑战是巨大的。
幸亏当时在魔法学习训练营,学到了很多学习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比如身体记忆的方法,用手指关节和手掌来记忆单词等等。而且,当我在压力大或者情绪激动的时候,会做一些训练营中学到的小练习,也让我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能考上大学,其实还要感谢在训练营里遇到的好朋友。她目前在国外留学,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当时我本来已经不准备考大学了,是她鼓励我、支持我,让我鼓起勇气准备高考。所以我很感谢训练营,也很感谢我的朋友,她给我指点了方向。
训练营的体验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影响却是长远的。考上大学以后,我发现很多同学虽然成绩很好,可是没有什么目标,对未来很迷茫。我的目标会相对明确,在大二这一年考完四级,然后出国进修平面设计,大四的时候做好毕设。目前,我的目标正在一项一项地完成中。
使用小物件2个月,我的个案咨询量翻倍了。
一次咨询,是来访者与咨询师合作的结果。
如果来访者不说话,咨询师便空有“屠龙之术”,毫无用武之地。从业多年的韩磊老师,最近却有所突破,让每一个来访者都能在一开始就敞开心扉。
她曾和大多数人一样,尽管经历过无数个案咨询,仍对接待来访有些紧张。
“一天最多一个,有时候两三天一个。但也有时候电话打过来我会推掉。”她说,她仍担心自己无法给予来访者足够的支持。有时候来访者打电话约时间,如果恰好她正在出差,她反而会松一口气。对她来说,接待来访者不仅是一份收入,更是一种责任。
但这种将“来访往外推”的情况,在今年8月份变了。她参加了第一期小物件实操技能课程,开始在个案中使用“小物件”,来访者敞开自己突然就变得很容易。
因为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她的咨询个案分享,我们决定采访韩磊老师。这次采访从周一确定,到周五才约上。学习、个案、沙龙,她的时间安排得很满。我们最终在她探望朋友时,在医院进行了电话采访。
在被问及“咨询中使用小物件后,对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时,韩老师笑着说:“太忙了,学完小物件以后,我每天都有好几个咨询。”当然,随着咨询量的增加,她的收入也相应提升了。
这是我们设计小物件的初衷,让它为每位咨询师提供助力,提升咨询效率。
那么,小物件到底如何“引导来访者开口”,让咨询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来帮助来访者呢?
以下是韩磊老师在咨询过程中使用小物件的真实案例与感受。
“她说:我终于遇到了一个懂我的人”
我第一次正式在咨询中使用小物件时,来访者是一位16岁的抑郁女孩,她有自残倾向。令人意外的是,咨询过程非常顺利。小姑娘的妈妈在微信上告诉我,女儿说终于找到了懂她的人。这个评价让我很高兴,当时还在朋友圈里分享过,所以记忆犹新。
当时女孩走进咨询室,神情木然,低垂着眼睛,不看人。后来我才知道,她已经在医院接受过检查,一年前就出现了抑郁症状。尽管医生开了药,但她的妈妈没有让她吃药。
女孩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
“我不知道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到底为了什么活?我是谁?”
然后就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流泪。
我拿出小物件,说:“你选一个’你自己’吧。”
女孩选择了一个代表自己的小物件,并将它放在桌面上。
我说:“你看到她,有什么想对她说的吗?”
她说:“我知道,你也挺不想上学去。我也知道你很难受,可是你看爸爸妈妈都对你这么好。”
那意思就是,你要读书,不读书对不起爸爸、妈妈。
接着,我让她找了一个“爸爸”的代表。
我问她:“你有什么感受?”
女孩一开始说,我觉得爸爸妈妈对我挺好的。
虽然她嘴上说着自己和爸爸妈妈的关系很好,但当她把“爸爸”放下,她和爸爸之间却是有距离的。
我继续问她:“看着爸爸,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吗?”女孩看了一会,哭了。
她说:“很委屈,因为爸爸不懂我。有时候我想哭,爸爸都不让我哭。”
然后,她谈到了自己的失眠、自己的抑郁,还有藏在长长的外套下面,胳膊上的很多伤痕。
我问她:“这是怎么回事?”
她说:“这是我划的。”
我说:“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啊?”
她说:“我没有想什么。”
我说:“疼不疼?”
她说:“不疼。我觉得还很舒服”
我说:“是不是这样的疼痛感,才能让你觉得自己是活着的?”
她一下子又哭了。
通过小物件的呈现,女孩看到了自己深层的委屈。
我问她:“你是不是很想要好好地,对自己要求很高,但就是做不到?”
她说:“是的。”
我说:“当你做不到的时候,是不是就有挫败无力的感觉?”
她说:“是的。”
面对小物件,好像不需要太多的心理技巧去引导女孩表达。她自己就能看见那个身处委屈中的自己,然后一点点地呈现“她”的困境。
在咨询的后半程,我用小物件结合幸福心理学的改变经验元素练习与冰山练习,引导她表达并释放自己的委屈。
做完第一次咨询,她说自己很轻松。后来她妈妈告诉我,闺女说,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懂我的人。
我很喜欢这个评价,这是个很高的评价。
“她在小物件上看到了未来”
还是之前的那个小姑娘。
过了一周,她第二次来咨询。
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变,全程和我对视,也不再聊那些让她难受的事情。不再说不想活了,不再念叨活着为了什么。
第一次,我用小物件让她看到了自己,也看到自己的情绪。这一次,她看到了她的无限可能性。
她原本感觉自己很孤独,但是在小物件的格盘布上,她能够很直观地看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等好多人都在后面支持着她,这种孤独的感觉就淡了。
她原本觉得自己的学习很糟糕,未来很迷茫。但通过小物件的呈现,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
我告诉她,未来有多少可能性、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未来你喜欢什么,都一一摆出来。
然后,关于未来的一切,都变得具象了。在格盘布上,都是她未来的画面。这在以前简单通过语言描述,是很难实现的。
我能明显感觉到,当她看到未来的那一刻,整个人开始充满力量。
本来初步定的三次咨询,两次就结束了,女孩至今没再来第三次。
后来,女孩妈妈给我打过一次电话,说经常唯唯诺诺、默默流泪的女儿,居然跟老师有了一次正面冲突。
这是一件好事,她重新焕发了生命的力量。人生这一阶段的困境,她已经逐渐走出来,她即将进入人生的下一个命题,如何掌握并用好自己的力量。
每一次切入更容易了
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冷静,就是逻辑思维比较强大,但感受力比较欠缺的来访。
有一个来访,前面的几次咨询,切入都很缓慢,带她做冥想也很难进入。八月份我学了小物件,她再来的时候,我就用小物件给她呈现,没想到进入得很快。看到小物件,看到人偶和背后所代表的场景和人物,她会有情绪的流动,有了情绪流动之后,就比较容易切入了。
还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来访,也很难切入。
比如说前不久来了个青春期的男孩子,他可以说是又张扬又内敛,感觉坐不住。我们在聊的过程中,他的眼神是飘忽的,整个人晃晃悠悠的。但当我让他在小物件中选代表时,明显感觉到他一下子静下来了,他挺容易就进入了一个向内探索的状态。
更容易站稳中立的位置
用完小物件之后,我对自己有个觉察。我以前可能会过度地去干预来访者,比如说会给到他们一些答案或者指引。
但现在,当我把问题给到来访者之后,会发现他其实能进行自我表达。他和小物件代表会有一个对话,其中就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然后也很容易去看到资源的部分。
中立是对每个咨询师的要求,我们对自己说的每句话,每个状态都要有觉察。这对新手咨询师来说是很难的,我们常常在咨询结束复盘或者接受督导时,才能发现。
有了小物件,中立就变得更容易了。
我和来访的压力都小了
以前,哪怕做过那么多次咨询,还是会有不想接咨询的时候。常常担心,我支持不到别人怎么办?
实际上已经学了这么多年,用了这么多年,在专业上是没问题的,但光是坐在那里聊,没有一个工具的辅助,会有些忐忑。第一是不好切入,第二是心里没有底,第三是好像上战场没有枪一样。
现在这些感觉都没有了,每天好几个咨询。以前的来访者还有一些被家人推着来的,现在基本上都是自己愿意来的。小物件给我提升了信心,也让来访者感到轻松。
这对我们来说是双向的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