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小物件2个月,我的个案咨询量翻倍了。
一次咨询,是来访者与咨询师合作的结果。
如果来访者不说话,咨询师便空有“屠龙之术”,毫无用武之地。从业多年的韩磊老师,最近却有所突破,让每一个来访者都能在一开始就敞开心扉。
她曾和大多数人一样,尽管经历过无数个案咨询,仍对接待来访有些紧张。
“一天最多一个,有时候两三天一个。但也有时候电话打过来我会推掉。”她说,她仍担心自己无法给予来访者足够的支持。有时候来访者打电话约时间,如果恰好她正在出差,她反而会松一口气。对她来说,接待来访者不仅是一份收入,更是一种责任。
但这种将“来访往外推”的情况,在今年8月份变了。她参加了第一期小物件实操技能课程,开始在个案中使用“小物件”,来访者敞开自己突然就变得很容易。
因为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她的咨询个案分享,我们决定采访韩磊老师。这次采访从周一确定,到周五才约上。学习、个案、沙龙,她的时间安排得很满。我们最终在她探望朋友时,在医院进行了电话采访。
在被问及“咨询中使用小物件后,对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时,韩老师笑着说:“太忙了,学完小物件以后,我每天都有好几个咨询。”当然,随着咨询量的增加,她的收入也相应提升了。
这是我们设计小物件的初衷,让它为每位咨询师提供助力,提升咨询效率。
那么,小物件到底如何“引导来访者开口”,让咨询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来帮助来访者呢?
以下是韩磊老师在咨询过程中使用小物件的真实案例与感受。
“她说:我终于遇到了一个懂我的人”
我第一次正式在咨询中使用小物件时,来访者是一位16岁的抑郁女孩,她有自残倾向。令人意外的是,咨询过程非常顺利。小姑娘的妈妈在微信上告诉我,女儿说终于找到了懂她的人。这个评价让我很高兴,当时还在朋友圈里分享过,所以记忆犹新。
当时女孩走进咨询室,神情木然,低垂着眼睛,不看人。后来我才知道,她已经在医院接受过检查,一年前就出现了抑郁症状。尽管医生开了药,但她的妈妈没有让她吃药。
女孩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
“我不知道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到底为了什么活?我是谁?”
然后就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流泪。
我拿出小物件,说:“你选一个’你自己’吧。”
女孩选择了一个代表自己的小物件,并将它放在桌面上。
我说:“你看到她,有什么想对她说的吗?”
她说:“我知道,你也挺不想上学去。我也知道你很难受,可是你看爸爸妈妈都对你这么好。”
那意思就是,你要读书,不读书对不起爸爸、妈妈。
接着,我让她找了一个“爸爸”的代表。
我问她:“你有什么感受?”
女孩一开始说,我觉得爸爸妈妈对我挺好的。
虽然她嘴上说着自己和爸爸妈妈的关系很好,但当她把“爸爸”放下,她和爸爸之间却是有距离的。
我继续问她:“看着爸爸,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吗?”女孩看了一会,哭了。
她说:“很委屈,因为爸爸不懂我。有时候我想哭,爸爸都不让我哭。”
然后,她谈到了自己的失眠、自己的抑郁,还有藏在长长的外套下面,胳膊上的很多伤痕。
我问她:“这是怎么回事?”
她说:“这是我划的。”
我说:“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啊?”
她说:“我没有想什么。”
我说:“疼不疼?”
她说:“不疼。我觉得还很舒服”
我说:“是不是这样的疼痛感,才能让你觉得自己是活着的?”
她一下子又哭了。
通过小物件的呈现,女孩看到了自己深层的委屈。
我问她:“你是不是很想要好好地,对自己要求很高,但就是做不到?”
她说:“是的。”
我说:“当你做不到的时候,是不是就有挫败无力的感觉?”
她说:“是的。”
面对小物件,好像不需要太多的心理技巧去引导女孩表达。她自己就能看见那个身处委屈中的自己,然后一点点地呈现“她”的困境。
在咨询的后半程,我用小物件结合幸福心理学的改变经验元素练习与冰山练习,引导她表达并释放自己的委屈。
做完第一次咨询,她说自己很轻松。后来她妈妈告诉我,闺女说,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懂我的人。
我很喜欢这个评价,这是个很高的评价。
“她在小物件上看到了未来”
还是之前的那个小姑娘。
过了一周,她第二次来咨询。
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变,全程和我对视,也不再聊那些让她难受的事情。不再说不想活了,不再念叨活着为了什么。
第一次,我用小物件让她看到了自己,也看到自己的情绪。这一次,她看到了她的无限可能性。
她原本感觉自己很孤独,但是在小物件的格盘布上,她能够很直观地看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等好多人都在后面支持着她,这种孤独的感觉就淡了。
她原本觉得自己的学习很糟糕,未来很迷茫。但通过小物件的呈现,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
我告诉她,未来有多少可能性、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未来你喜欢什么,都一一摆出来。
然后,关于未来的一切,都变得具象了。在格盘布上,都是她未来的画面。这在以前简单通过语言描述,是很难实现的。
我能明显感觉到,当她看到未来的那一刻,整个人开始充满力量。
本来初步定的三次咨询,两次就结束了,女孩至今没再来第三次。
后来,女孩妈妈给我打过一次电话,说经常唯唯诺诺、默默流泪的女儿,居然跟老师有了一次正面冲突。
这是一件好事,她重新焕发了生命的力量。人生这一阶段的困境,她已经逐渐走出来,她即将进入人生的下一个命题,如何掌握并用好自己的力量。
每一次切入更容易了
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冷静,就是逻辑思维比较强大,但感受力比较欠缺的来访。
有一个来访,前面的几次咨询,切入都很缓慢,带她做冥想也很难进入。八月份我学了小物件,她再来的时候,我就用小物件给她呈现,没想到进入得很快。看到小物件,看到人偶和背后所代表的场景和人物,她会有情绪的流动,有了情绪流动之后,就比较容易切入了。
还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来访,也很难切入。
比如说前不久来了个青春期的男孩子,他可以说是又张扬又内敛,感觉坐不住。我们在聊的过程中,他的眼神是飘忽的,整个人晃晃悠悠的。但当我让他在小物件中选代表时,明显感觉到他一下子静下来了,他挺容易就进入了一个向内探索的状态。
更容易站稳中立的位置
用完小物件之后,我对自己有个觉察。我以前可能会过度地去干预来访者,比如说会给到他们一些答案或者指引。
但现在,当我把问题给到来访者之后,会发现他其实能进行自我表达。他和小物件代表会有一个对话,其中就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然后也很容易去看到资源的部分。
中立是对每个咨询师的要求,我们对自己说的每句话,每个状态都要有觉察。这对新手咨询师来说是很难的,我们常常在咨询结束复盘或者接受督导时,才能发现。
有了小物件,中立就变得更容易了。
我和来访的压力都小了
以前,哪怕做过那么多次咨询,还是会有不想接咨询的时候。常常担心,我支持不到别人怎么办?
实际上已经学了这么多年,用了这么多年,在专业上是没问题的,但光是坐在那里聊,没有一个工具的辅助,会有些忐忑。第一是不好切入,第二是心里没有底,第三是好像上战场没有枪一样。
现在这些感觉都没有了,每天好几个咨询。以前的来访者还有一些被家人推着来的,现在基本上都是自己愿意来的。小物件给我提升了信心,也让来访者感到轻松。
这对我们来说是双向的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