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学习训练营 学员分享

发布日期:2024-05-14 | 浏览量:100

毕业于北京大学

魔法学习训练营学员/助教


徐静是在初一的寒假,第一次参加魔法学习训练营。


作为一个学霸,她是冲着训练营中的学习方法去的。结果没让她失望,她第一次在这里学到了思维导图,那种手绘导图的方式,很快被她用到学习中。


“一直到高中,甚至大学我都在用手绘导图。这个方法,对我整个学习生涯来说,都还挺重要的。”徐静说,她一用就用了十年。


当然,从不担心她学习成绩的父母,支持她去训练营的初心,是希望她在心理学中得到一些滋养。


“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些练习,帮我处理了心理的创伤。”徐静提到训练营中“接受父母法”的练习,当时是一位心理助教给她做的个案。


“时间太长了,很多细节我记不清了,但我还记得当时心里的那个恐惧。大概是我八九岁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晚了,父亲可能比较担心和着急,声音很大地说了我两句。那天之后我就一直很害怕,心里一直有一个疙瘩。直到训练营中的这次练习,不能说完全解决了我的问题,但至少有90%吧。”


她说平时父母对她都很好,也很温柔。可能正是父亲一反常态的斥责,让她感到无力和无所适从。


有时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会像一把刀插在孩子心上。如果不及时拔出来,或许要等到成年后,我们才能看到那个受伤的内在小孩。

进入大学以后,徐静还回训练营做过两次助教。她有两个很深的感触。


一个是对自己。有一个孩子不擅长学习,她会很用力地去帮助对方调整,但遇到了很大的阻力。然后她慢慢意识到,自己似乎习惯于用很高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但其实对方能够做到比原来好就行了,无需跟自己一样。她因此让自己做事的方式与标准有了弹性,在人际关系中也变得更松弛。


一个是对孩子们。她两次分别带了小学组和中学组。很明显小学生们是会玩得更好,更为敞开;而青春期的孩子们身上,会有更多来自家庭与学校的牵绊,无论是团队协作,还是心理学的一些练习,对他们来说都会有更大的挑战。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能在这里得到更大的收获。因为除了学习方法,他们还能从这里获得自我表达与成长的机会。


“很多事情,我喜欢自己一个人干。但我也并不排斥团队协作。”徐静说。训练营给了她很好的体验,在进入大学与社会前,让她有了不同的经历,令她可以很从容地面对学习与生活。


上一篇:青少年版教练之道 学员分享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总列表>>